網站地圖聯(lián)系我們English中國科學院
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首頁 > 科學傳播 > 科普園地 > 粒子天體物理 > 宇宙射線研究的發(fā)展 > 發(fā)展歷程
宇宙射線的發(fā)現(xiàn)
2010-11-15 |文章來源: | 瀏覽次數:  |

奧地利物理學家赫斯(Victor Franz Hess,1883-1964)(右圖)是一位氣球飛行的業(yè)余愛好者。他設計了一套裝置,將密閉的電離室吊在氣球下,電離室的壁厚足以抗一個大氣壓的壓差。他乘坐氣球,將高壓電離室?guī)У礁呖?,靜電計的指示經過溫度補償直接進行記錄。他一共制作了十只偵察氣球,每只都裝載有2~3臺能同時工作的電離室。

1911年,第一只氣球升至1070米高,在那一高度以下,輻射與海平面差不多。翌年,他乘坐的氣球升空達5350米。他發(fā)現(xiàn)離開地面700米時,電離度有些下降(地面放射性造成的背景減少所致),800米以上似乎略有增加,而后隨著氣球的上升,電離持續(xù)增加。在1400米~2500米之間顯然超過海平面的值。在海拔5000米的高空,輻射強度竟為地面的9倍。由于白天和夜間測量結果相同,因此赫斯斷定這種射線不是來源于太陽的照射,而是宇宙空間。

赫斯認為應該提出一種新的假說:“這種迄今為止尚不為人知的東西主要在高空發(fā)現(xiàn)……它可能是來自太空的穿透輻射?!?912年赫斯在《物理學雜志》發(fā)表題為“在7個自由氣球飛行中的貫穿輻射”的論文。

赫斯的發(fā)現(xiàn)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,從那時開始,科學界對宇宙射線的各種效應和起源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。最初,這種輻射被稱為“赫斯輻射”,后來被正式命名為“宇宙射線”。當時,許多物理學家懷疑赫斯的測量,并認為這種大氣電離作用不是來自太空,而是起因于地球物理現(xiàn)象,例如組成地殼的某種物質發(fā)出的放射性?,F(xiàn)在認為,宇宙線是來自宇宙空間的高能粒子流的總稱。

1914年,德國物理學家柯爾霍斯特(Werner Kolhorster,1887-1946)將氣球升至9300米,游離電流竟比海平面大50倍,確證了赫斯的判斷。


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    備案序號:京ICP備05002790號
地址:北京市918信箱    郵編:100049    電話:86-10-88235008    Email: ihep@ihep.ac.cn